順利過冬 “高原神鳥”御寒有一套
文/圖 記者 李海霞
藏歷9月,青藏高原已經進入寒冷季節,萬物冬藏靜等春天到來。在西藏生活的候鳥種類繁多,年年此時,它們都會隨季節的召喚,飛抵溫暖的西藏南部,開啟越冬生活。有著“高原神鳥”之稱的黑頸鶴,便是候鳥隊伍中最受歡迎的。接下來,我們不妨一起走近它,進一步了解……
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,本報記者前往拉薩林周縣,發現黑頸鶴在白天一直處于覓食狀態,其實,這是它們越冬期間的常態。越冬期間,它們會選擇到空曠的農田尋覓青稞、植物塊莖等作為補充身體能量的食物,相較于夏季繁殖地的高蛋白食物(魚蝦等),這些素食能量比較低,所以必須要一直吃,才能維持身體能量。專家表示,食物可以轉換成熱能,通過攝取很多食物可以增加身體熱量。
黑頸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,看起來非常美麗。不過,這可不是徒有其表,于黑頸鶴而言,美麗的羽毛和其他動物的皮毛一樣,有非常好的保暖功能,可以說是非常實用的?!八塹撓鵜懿煌阜?,可以防水的,所以無論是雨季還是雪天,都不用擔心沾到水?!弊災吻咴镅芯克窶嘌芯孔醫檣?。
從幼鶴到亞成體鶴再到成鶴,黑頸鶴的外形在不斷變化,最明顯的還是它們的羽毛,成鶴與幼鶴、亞成體鶴的區別非常明顯。專家告訴記者,成長過程中,黑頸鶴會不斷換毛,這個過程也是御寒的一種體現。成鶴換毛不太明顯,因為它們不會一次性換完,而是一點點地進行。
不過,黑頸鶴那一對修長的腿卻完全裸露,沒有任何的羽毛,看起來沒有任何保暖措施,寒冷的冬季,可怎么抵御寒冷呢?其實,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,黑頸鶴雙腿毛細血管很少,血液循環少,對于溫度的感知度也就相對要低一些,所以,不用擔心腿部保暖問題。
當然,這也不是絕對的。因為,前兩年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《威爾遜鳥類學雜志》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:黑頸鶴存在一種將腿折疊于腹部的奇特飛行行為,換句話說,寒冷環境中飛行時,黑頸鶴會將“手”插進“口袋”飛行。
為什么“折腿”飛行會引起科學家的關注呢?記者了解得知,原來鳥類在平時飛行中,腿部所呈現的是水平伸展的狀態,而將雙腿收回折疊于腹部之下的行為非常少見。
研究表明,黑頸鶴折腿飛行在整個飛行行為中的比例僅為4%。該行為發生前常有10℃以上的降溫,環境溫度比較低,多在-5℃以下;并且溫度越低和低溫持續時間越長發生該行為的幾率越大。
專家表示,裸露的腿部和臉頰、喙部是鳥類散熱的主要部位。鳥類全身覆蓋著羽毛,但是喙和腿卻是喪失能量很快的裸露部位,為了適應低溫,黑頸鶴會像人在寒冷時把手插進口袋里一樣,天冷飛行時會把腿收到腹部的羽毛中,以便于更好地保暖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辛勤守護一河清泉
美不美,家鄉水。走進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,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城依山、山傍水、水繞城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。[詳細] -
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促進林業協調發展
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是全區30個有林縣之一,森林面積2.9萬余公頃,全縣林地總面積14.3萬余公頃,其中12.8萬公頃列入國家重點公益林。[詳細] -
著力唱響生態?;ぁ八鬧刈唷?/a>
生態興則文明興,生態衰則文明衰。社會有機體的可持續發展是建筑在良好的自然基礎之上的。[詳細]